创建设计框架
定义产品交互框架
1. 定义形式要素、姿态和输入方法 定义产品的外形、使用场合、输入方法。
在需要两种或以上不同输入方式的组合时,要确定该产品的主要输入方式。
2. 定义功能性和数据元素 代表界面中要呈现给用户的功能和数据。理想情况下,数据元素要符合人物模型的心理模型,还需要考虑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必须回到情境场景、人物模型目标和心理模型中,才能检验解决方案是否适合此刻的情形。
在审视解决方案时检查以下条件:
- 最有效满足用户目标
- 最符合设计原则
- 最适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成本考量
- 最能满足其他条件
一些实用的技巧:
- **假定产品是真人**
- **采用设计原则和模式**————除非有充足的理由,否则不要轻易背离标准
3. 确定功能组和层级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哪些元素需要大片的视频区域,哪些不需要?
- 哪些元素能够容纳其他元素?
- 容器如何组织才能优化工作流?
- 哪些元素需要捆绑使用?哪些不是?
- 相关联的元素使用时顺序如何?
- 哪些数据元素有助于人物模型做出决定?
- 采用何种交互模式和原则?
- 人物模型的心理模型如何影响元素组织?
4. 勾画交互框架
开始阶段一定要看到整体且高层次的框架,不要被界面上某个特殊区域的细节分散注意力。
在最终选择最佳方案前,尝试采用几种不同排列并用于验证性的场景。
5. 构建关键线路情境剧本
关键线路场景以任务为导向,关注情境场景中广泛广泛描述和暗含的细节。利用故事板叙述关键线路情境。
6,通过验证性场景来检查设计
目标在于指出设计方案的漏洞,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需要按如下顺序,解决三类主要验证性场景:
- 替代场景:人物模型在关键路径某个点的替代或者分叉点做出的不同的选择
- 必须使用的场景:指必须要执行,但又不经常发生的动作
- 边缘情形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