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是为了语言而不是为了阅读设计的

阅读其实是一种人造的、通过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获得的能力。

学习阅读是训练我们大脑(包括视觉系统)去识别模式。大脑要学习识别的这些模式有以下从低到高的层次:

  • 线条、轮廓和形状是大脑先天能够识别的基本视觉特征,不必学习。
  • 基本的视觉特征结合形成模式,即我们认识的字符:字母、数字和其他标准符号。
  • 在拼音文字里,字符形成的模式成为词素,我们把它们识别为一些小块的含义,例如,farm、tax、-ed和 -ing都是英文的词素。
  • 词素合并形成我们所说的单词。例如,farm、tax、-ed和 -ing能被组成单词farm、farmed、farming、tax、taxed和taxing。甚至在表意文字里也有作为词素或者起修饰作用的符号,它们不代表任何词或者概念。
  • 单词组成我们所学的词组、成语和语句。
  • 语句组成段落

阅读是特征驱动还是语境驱动

特征驱动:自下而上,无语境的

语境驱动:对词素、单词和短语的识别和理解

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是无语境的、自下而上特征驱动的方式。

熟练的读者也许会在基于特征的阅读被糟糕的信息展示方式干扰时转向基于语境的阅读。

不熟练的阅读者,基于特征阅读是有意识的、费劲的。他们大部分的阅读使用基于语境的方式。

为什么无语境(自下而上)的阅读在某些成年人中无法无意识呢?有些人在儿童期没能获得足够的阅读经验,让特征驱动的识别过程变成无意识的,他们长大后就觉得阅读在精神上是费劲的压力重重的。因此也就避免阅读,这持续加剧了他们在阅读能力上的不足。

糟糕的信息设计会影响阅读

不常见和不熟悉的词汇 软件中阻碍阅读常见方式之一是使用用户不熟悉的词汇————那些读者不熟知或者根本不知道的单词。

难以辨认的书写和字型 自下而上、无语境、无意识的阅读是对字母和单词基于视觉特征的识别。

微小的字体 如果系统的目标用户无法阅读这些文字,或者阅读起来非常费劲,文字还不如不要。

嘈杂背景下的文字 文字中和周围的视觉噪声能够干扰对特征、字符和单词的识别,使我们退出基于特征的无意识阅读模式,而进入有意识的基于语境的阅读模式。(比如花哨的背景及颜色)

信息被重复的内容淹没 视觉噪声也能来自文字本身。如果连续多行文字里有许多重复内容,读者接收到的相关反馈就太少,不知道自己正在读哪一行。也让人很难从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

居中对齐的文字 在大部分熟练阅读者的阅读过程中,高度无意识的一方面就是眼动。当自动(快速)阅读时,我们的视线被训练成回到同样的水平位置,同时下移一行,如果文字居中或者右对齐,每行的水平起始位置就不一样了,自动眼动会把我们的视线带到错误的位置,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地去调整视线到每行的实际起始位置,这使我们不得不退出无意识状态,阅读速度一下就慢下来。

对设计的启示:支持,而不是干扰阅读

  • 保证用户界面里的文字允许基于特征的无意识处理有效地进行,可以通过避免之前描述的破坏性缺陷做到。这些缺陷包括难辨认的或太小的字体、带图案的背景和居中对齐等。

  • 使用有限的、高度一致的词汇。在业界这有时被称为“直白的语言”或者“简单的语言”

  • 将文字格式设计出视觉层次 ,以便使浏览更轻松

软件里要求的阅读很多都是不必要的

指令可以短小精悍且保持清晰明确。

尽量少让人阅读

对真实用户测试 设计者应该将设计在目标用户群中测试,从而确信用户能够快速轻松地阅读所有重要信息。利用原型和部分寅,一些测试可以早期就做。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