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算法

第一阶段 选择问题

  1. 确定答案的最终目标

    • 技术目标是什么(物体必须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显不能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 答案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如果问题解决了,能减少哪方面成本)?
    • 大概可以接受的成本是什么?
    • 必须改善的主要技术或经济特征是什么?
  2. 尝试“变通方法”:假设这个问题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那么解决哪些一般性问题可以达到最终结果?

  3. 初始问题或变通问题,哪一个解决起来更有意义?

    • 将初始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 将初始问题与领先行业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 将变通问题与给定行业内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 将变通问题与行业内的一个领先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 将初始问题和变通问题进行对比,选择其中珍上进行研究。
  4. 确定量化特征

  5. 对这个量化特征引入时间校正

  6. 定义让发明起作用的特殊条件要求

    • 考虑制造这个产品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复杂度的可接受程度;
    • 考虑将来应用的规模

第二阶段 精确地定义问题

  1. 用专利信息更精确地定义问题

    • 在其他专利中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接近?
    • 在领先行业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相似?
    • 相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 使用STC算子(S--尺寸,T--时间,C--成本)

    • 假定改变物体的尺寸,从定值到零(S--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 假定改变物体的尺寸,从给定值到无穷大(S--∞),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 假定改变过程的时间(或物体的速度),从给定值到零(T--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 假定改变过程的时间(或物体的速度),从给定值到无穷大(T--∞),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 假定改变物体或过程的成本————可接受的成本,从给定值到零(C--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 假定改变物体或过程的成本————可接受的成本,从给定值到无穷大(C--∞),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3. 按照下述格式,用两句话来描述问题的条件(不要使用专用术语,也不要准确表述想要开发的是什么)。

    • “给定一个系统,由什么部件(描述部件)组成。”

      例如:“一个管道,有一个阀门。”

    • “部件(陈述部件)在什么条件(陈述条件)下,产生不希望的结果(陈述影响)。”

      例如:“带铁矿颗粒的水通过管道运输,铁矿颗粒会磨损阀门。”

  4. 把上一步骤中的部件列入下表。

    | 部件类型 | 部件 | | --- | --- | | 1. (在本问题的条件下)能够改变、重新设计或者重新调整的部件 | 比如:管道,阀门 | | 2. (在本问题的条件下)很难改变的部件 | 比如:水,铁矿颗粒 |

  5. 从上一步骤中选择最容易的部件,改变、重新设计或调整。

    • 如果上一步中所有部件改变的难易程度一样,那么从一个不动件开始(通常不动件比较容易改变);
    • 如果上一步中的一个部件,与不良效果联系在一起,最后才考虑这个部件;
    • 如果这个系统只有很难改变的部件,那么从外部环境中选择一个部件;

第三阶段 分析阶段

  1. 用下述格式归纳IFR(最终理想解):

    • 从上阶段最后一步中选择一个部件;
    • 陈述它的活动;
    • 陈述它如何完成这个活动(回答这个问题时使用:“由它自己”);
    • 陈述它何时完成这个活动;
    • 陈述在什么条件(限制、要求等)下,它完成这个活动。

      例如:管道……改变它的截面积……它自己……在控制流量的时候……不要磨损管道。

  2. 画两张图:在IFR之前的“初始图”和达到IFR后的“理想图”

    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反映“初始状态”和“理想状态”的本质即可。而且“理想图”必须反映出IFR中书面表达的内容。

    上阶段中陈述的所有部件必须出现在图中。如果选择了外部环境中的部件,那么外部环境一定要显示在“理想图”中。

  3. 在“理想图”中,找到本阶段第1步中的部件,把那些在规定条件下不能实施规定功能的部分,重点标出来

    例如:我们的问题中,管道的内表面就是这样的部件。

  4. 为什么这个部件(它自己)不能完成规定的活动?

    • 从物体重点标记地方我们期望得到什么?

      例如:为了改变流量,管道的内表面一定要能自己改变横截面。

    • 什么妨碍它自己完成这个活动?

      例如:它不能动,因此它不能把自己从管壁中分离出来。

    • 在上述问题之间有什么冲突?

      例如:它必须是不动的(作为刚性管道的一个部件),又必须是可动的(作为控制器的部件,要能缩能放)。

  5. 在什么条件下,这个部件能够完成规定的活动(这个部件应该有什么参数?)

    这时不需要考虑能否实现,只要指出这个特征即可,不要关心它如何实现。

    例如:在管子的内表面上出现一层物质,使其内表面离管轴更近。在需要的时候这个附加层消失,内表面就远离管轴。

  6. 为了让这个部件(管子的内表面)得到上一步描述的特征,需要做什么?

    • 在图上,在物体的标记区用箭头画出所需施加的外力,以实现需要的特征;
    • 怎样产生这些外力?(不要考虑会和条件产生矛盾的方法);

      例如:水(冰)中的矿物质会形成颗粒依附在管道的内表面上,管道里没有别的物质,这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7. 归纳一个能够实现的概念,如果有几个概念,用数字为它们命名,最可能实现的排在前面。

    例如:用非磁性材料设计管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颗粒状的矿物质在管道的内表面上可以“长”出来。

  8. 画出原理图,实现概念。

    • 新设备中工作部件的“聚集”(复合部件)状态是什么?
    • 在一个循环内,设备如何变化?
    • 多次循环后,设备如何变化?

第四阶段 概念的初步分析

  1. 在应用新概念的时候,什么变好了,什么恶化了,记录得到了什么,什么变得更复杂或者更昂贵了?

  2. 改变提出的设备或者方法,能否防止其恶化?用图表示这个设备或者方法。

  3. 现在改变了的设备什么恶化了(更复杂,更昂贵)?

  4. 比较得失。

    • 哪一个更大?

    • 为什么?

  5. 如果现在甚至未来得大于失,那么跳到第六阶段。如果失大于得,返回第三阶段,重新分析。如果在第二次分析中没有产生新的结果,返回第二阶段第4步,检查表格。选择其他部件,重新分析。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进入下一阶段。

第五阶段 实施阶段

  1. 从矛盾矩阵的列中,选择一定要改善的特征。

    • 使用已知的手段(不考虑其他方面损失),来改善这个特征
    • 如果采用了已知手段,什么特征变得不可接受了?
  2. 从矛盾矩阵的行中,选择与上一步中相应的那个特征。

  3. 在矩阵中,找到用来消除技术矛盾的原理

  4. 如何使用这些原理

    如果问题现在解决了,那么回到第四阶段,然后跳到第六阶段。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实施下面的步骤。

  5. 尝试应用物理现象和效应。

  6. 尝试改变活动的时刻或持续时间。

    • 能否“延长”活动的时间来消除矛盾?
    • 能否“缩短”活动的时间来消除矛盾?
    • 能否在物体开始操作之前,提供一个活动来消除矛盾?
    • 能否在物体开始操作之后,提供一个活动来消除矛盾?
    • 如果过程是连续的,能否把它转变成周期性的?
    • 如果过程是周期性的,能否把它转变成连续的?
  7. 在自然界里,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 自然界的非生命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古代的动植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现代的有机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在考虑特定的新技术和材料时,必须做哪些修正?
  8. 尝试改变那些与我们研究的物体协同工作的物体。

    • 我们的系统属于哪个超系统?
    • 如果我们改变超系统,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如果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回到第一阶段第3步。如果解决了,返回第四阶段,评估已经找到的想法,然后继续第六阶段。

第六阶段 综合阶段

  1. 确定如何改变我们修改的系统所属的超系统。

  2. 探索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应用已修改的系统。

  3. 应用新发现的技术想法(或者与之相反的想法),来解决其他技术问题。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